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家长对自主招生存认识误区 并非尖子生专利

阅读:93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1/12 14:47:03
 
 
最近一段时间,北大“校长推荐”、清华“六校联考”的新政在中学校园里掀起不小波澜。数据显示,2010年高考,北京理科成绩介于490分至500分的有1724人。这就意味着,高考成绩低五分,排名就会落下上千位。因此,有能力一搏的考生,都不会轻易放弃最高可达20分的自主招生加分。但是,专家却发现,尽管考生搏分心切,但对于“神秘”的自主选拔,却仍存在着不少误区、盲点。
自主选拔”存认识误区
“对于有一定基础、成绩达到一定层次的考生来说,自主选拔绝对是为高考辟出的一条‘蹊径’。”精华学校校长、高考评分细则制定者、家庭教育专家李谓表示,在北京高考升学率高达90%,一本上线率也达到了60%。因此,大多数家长考虑的不再是“能不能上大学”,而是“能不能上名牌大学、重点高校”。因为,无论是未来升学、就业,甚至出国留学,“211”、“985”几乎都成了必需的“硬件”。而在高分段的博弈中,每一分都显得弥足珍贵。自主招生升温,也就不足为奇。
但是,李谓老师也发现,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对“自主选拔”并不真正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误区”表现在:“自主选拔”非北大、清华莫属,考生只能报考一所学校;“自主选拔”只是极少数尖子生的专利;自主招生等同于保送生;自主选拔是各高校自行命题,所以无章可循等。其实,仅在北京,除了北大、清华外,还有人大、政法、交大等17所院校进行自主选拔,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志愿,结合学校的考试时间,参加一所或多少院校的自主选拔考试。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考生来说,拿加分并非高不可攀。
神秘”考题备考有“法”
很多家长疑惑,自主选拔是各高校自行命题,题目涉及面广,考生在应对时岂不无从下手?李谓校长分析说,自主招生命题不拘泥于课本,有深度、有层次,着重考查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不像高考一样有统一的大纲,但如果能针对学生的学识、能力、反应、思维拓展进行训练,对考生参加自主选拔将大有裨益。因此,对于具备一定基础,特别是本来就有意向报考“自主选拔”高校的考生,不要轻易放弃这个加分的好机会。
 
     来源:北京晨报  编辑:kostba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