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提高化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初探

阅读:208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1/6 16:09:19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效的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教学行为是关乎教学成败的关键。化学新课程改革,不仅赋予化学教学许多新的理念和要求,而且使化学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面临新的挑战与考验。能否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广大化学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对化学新课程改革具有至关关的作用。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才能提高化学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
一、立足三维目标,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它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过程,决定了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直接依据。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背离了教学目标,那么他的教学只能被认为是无效的。确立鲜明的目标意识,保证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任务指向,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化学新课程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不可割裂的整体,是化学新课程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而构建的课程总目标。三维目标的全面体现和有效落实,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化学教师必须重视三维目标的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努力探寻三维目标的最佳结合点。要防止对三维目标的片面理解,如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纯粹的方法指导,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误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并人为地将它们与知识教学割裂开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认真体会和深刻理解三维目标,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范围和层次,提高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情感体验。其次,要针对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协调好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蕴含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方法与价值观,努力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二、优化教学资源,提高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将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新教材与以往的大纲教材进行对比,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它们之间的较大差异。新教材以其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生动活泼的练习设计和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既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供了基本线索,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范例和素材,毫无疑问,化学新教材是实现化学课程目标和实施化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但却不是惟一资源。在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用好、用活教材资源外,还要重视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通过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意义建构。一方面,要注意从化学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学生生活的广泛联系中发掘有用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参与知识的建构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效果。另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应特别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如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认知困惑,在交流讨论中的独特见解,以及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出现的异常现象等,都可能对学生知识建构产生影响而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在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生成性资源在推动学生知识建构和认知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既要在精心预设的同时为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又要在精彩生成产生时相机捕捉、适时开发和合理利用。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