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阅读:141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0/7 14:57:3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实验在我们省开展已两年多了。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高中生物课,我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一、授课内容的选择
  高中生物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三个必修模块、两个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生物基础知识普及型,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深入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这3个模块的学习必须以必修模块的学习为基础。
  面对生物知识模块的重新划分,刚接触新课程的我们,往往不能正视新的知识体系,总想增加一些教材拓展内容,造成了授课课时紧张,授课节奏加快。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从而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认真学习动态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的理论与目标。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中学生物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思考可以把教材分解为哪些部分和阶段,重点、难点是什么,各部分与阶段怎样联系与过渡,各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反应和学习困难,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搭建出适合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平台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选择授课内容,从容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二、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如感知特点、思维和认知风格、表象和记忆特点等。还要了解学生的态度特点、情感特点以及情感发展水平、情感需求、性格心理特点等非认知特点。
  经过初中新课程洗礼的高一年新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高。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要求层次较低,很多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有些学科知识只是似曾相识,但表达不清或不到位,特别是一些生物俗语、生物方程式模糊不清,一知半解。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弘扬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相互交流以及师生交流的的热情,在教学设计上要重视生物观念和价值的教育,学习方式的引导;重视生物核心知识、技能、生物方法的教育;加强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设计选修本第三册中的“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时,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动物细胞融合,在必修1细胞膜的流动性时曾例举过人鼠细胞融合,学生容易理解。第二部分单克隆抗体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把制备原理和第一次筛选放在人鼠细胞融合后,单抗制备前,目的是分散难点。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选择亲本,细胞融合,进行筛选和培养。第二次筛选更难理解,而且教材上没有给出克隆化培养的具体过程,专门用一张幻灯片进行处理。最后小结时出示植物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达到教学目标。最后对单抗的制备过程总结出“五个二”。这种教法就是在分析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既能顺利地引入新课,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无定法,但教不可无法。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同时还要结校本条件进行教学。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对教材进行教学。这样在引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学科基本素养,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学科知识探究打好基础。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到,学生虽然有获取知识的热情,但是不能自觉地巩固知识,在学习中还缺乏主动记录一些自身或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的相关知识,导致学过的知识遗忘率高。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的记录,培养学生对活动内容的取舍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设计一些讨论的问题或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相关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打好基础。
  三、教辅材料的选择
  教辅材料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辅助教师借助教材进行教学的,其中运用较多的是课后习题册。然而,现在很多教辅习题却只是旧教材的辅助书换了个封面就上市出售,如果学生用了这样的书就会在旧的知识体系里摸爬打滚。而学生在遇到现阶段没学过的内容就会拿来请教老师。如果有比较多的学生拿同样的问题来请教老师,刚从应试教学模式走出来的老师看到较多的学生在钻研一些跟高考要求有关的知识,有可能就会不自觉地用一定的时间来讲授,由于讲授的内容缺乏前后知识联系,授课时间短,教师讲不清透彻,学生也不能很好的领悟。居于此可以说,选错教辅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实践的进程。因此,教师在选用教辅材料时应认真地对照新课标和本校所选用的教材进行选择,最好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自行编制。我们学校是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掌握的情况按“知识疏理、基础训练、能力拓展”三方面来编制习题的。实践证明,这样的习题有利于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
  四、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
  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及时地提炼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有兴趣的同学带着课题到课外进行自主探究,再带着探索成果到课堂展示给同学。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发展多元、主动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团体协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之成为掌握生存常识和技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善于探索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前面提到的,在设计必修本第三册中的“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在课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在课堂上将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爱好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益。
  以上是我在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教学反思,可能是一孔之见,但愿能得到有志于钻研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的同行的指点。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good007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